学校主页|加入收藏

郑庚

文章作者: 档案馆 发布日期: 2015-12-09

 

    郑庚(1898—1978),福建连江人。192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科。1934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回国,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广西大学教授等。1948年后,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教授。毕生从事兽医学与病原微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抗美援朝时,曾到东北等地调查鉴定细菌种类,揭露敌人细菌战罪行,其调查结果被列入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获卫生部颁发的荣誉奖状。曾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江苏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成长经历

郑庚,1898年出生于福建省连江县。1920年考取金陵大学农科,1924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34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回国,先后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广西大学教授等。郑庚早期在广西防治过牛瘟,1938年在广西大学创办了全国第八个农学院畜牧兽医专业。1948年起先后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教授,直到退休。

1951年,郑庚应国家需要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时招去的都是全国一流的专家,参加前每人必须提交一份思想检查,并至少经过三次审核才能通过。由于当时局势紧张,郑庚的思想检查一次审核就给予通过。郑庚刚去一年就发现了朝鲜战场上有一种毒性非常强的细菌——炭疽杆菌。经过郑庚的研究发现,这些炭疽杆菌是一种特殊的菌种,跟一般的炭疽杆菌不同,是美帝国主义在战场上培养出来的新菌种,是一种新的细菌武器。当时国际上有一个代表团,这个代表团既不极左也不极右(极左的人完全肯定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争,极右的人觉得美帝国主义细菌战争纯属造谣),他们对美帝国主义细菌战争持怀疑态度。为了探个究竟,他们来到了中国,在郑庚的协助下,经过调查与实验证明,这个代表团证实了美帝国主义使用了细菌的可耻罪行。

郑庚为人直爽,性格温和,治学严谨,注重实践以及启发式教学。他带研究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教他们吹玻璃(做实验要用到的各种玻璃仪器),要求他们吹出实验室所需的各种玻璃器皿。郑庚本人吹得很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郑庚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共指导过3个研究生,全国著名的兽医寄生虫学家汪志楷教授是他的第一个研究生。从汪志楷教授那里我们了解到,在做培养基实验的过程中,汪志楷先生总是遇到产生泡沫的问题,于是他请教郑庚教授,郑庚反问他什么东西容易产生泡沫,汪志楷突然意识到蛋白质容易产生泡沫,这给了汪志楷很大的启发。第二个研究生叫吴伯华,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系主任。第三个研究生徐宜为,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

主要成就

郑庚教授毕生从事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术成就较多,以下仅就他公开发表的两篇学术论文,说明他为我国兽医专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第一,关于细菌鞭毛问题的新发现。多种细菌包括一些球菌能够运动,很久以来微生物学工作者都公认这种运动能力是靠细菌的鞭毛而进行。微生物学教科书里关于细菌鞭毛的材料充分地说明细菌细胞有不同的鞭毛装置,如单鞭毛、周鞭毛等。苏联学者R. E. Konrkob在他的《兽医微生物学》一书中这样说过“鞭毛究竟是细胞膜的衍生物呢?还是通过细胞上适当的小孔而由细胞浆内生长出来的器官呢?这一点目前还没有弄清楚”。这一问题无疑牵涉细菌鞭毛的抗原结构及化学成分。郑庚为了弄清这一事实,做了大量实验。他选取两种具有鞭毛的细菌,即类炭疽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了三组实验:第一组,将硅脂斜面及肉汤培养物用蒸馏水洗涤至各规定的次数;第二组,一部分用蒸馏水洗涤至若干次后再置于蒸馏水中浸渍2小时或4小时,另一部分培养物用生理盐水同样洗涤若干次后置于盐水中浸渍至同样时间;第三组,一部分不经洗涤浸渍在蒸馏水中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另一部分菌液同样浸渍于生理盐水中至同样的时间。

处理后的菌液用等量酒精或盐酸去脂后做玻片涂抹标本,无须研磨,自干或烘干后用普通鞭毛染媒剂染色10分钟,倒去媒染剂烘干后再用复染剂染色,水洗干后镜检。通过郑庚的仔细研究得出,细菌的鞭毛可以经过蒸馏水处理而将其压出。原来已有的鞭毛也可以因蒸馏水的作用而更加扩大变为容易着色而显现的结构。类炭疽杆菌和大肠杆菌经过1小时或更短的时间蒸馏水浸渍就可制成很好的细菌鞭毛染色标本。郑庚的这项研究为细菌学上悬而未决的细菌鞭毛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简化了过去认为非常困难的细菌鞭毛染色技术。

第二,东北虎锥虫病的发现。锥虫病在我国是一种为害严重、流行很广的家畜传染病,从黑龙江省到中南区的广东省以及西北、西南等区都有该病流行的报道。1953年,许绶泰报道,他在宁夏阿拉善旗一带于1951年及1952年间调查所谓“骆驼蝇疫”证明其为锥虫病,报告中讲述约在19351948年间,阿拉善旗有所谓“驼蝇疫”流行,但在19481951年并未发生。许绶泰用多种方法于19471948年在大流行的区域内彻底地把可能作为保虫宿主的家畜做了很普遍的检查以及接种试验,但并没有发现隐藏的病原存在。到195210月间,许绶泰等再度在宁夏的永宁、贺兰等地进行调查,发现在511头骆驼中,锥虫病骆驼占15. 07%。但许绶泰等所用的锥虫病检查方法除升汞血清反应外,只能诊断血液中有锥虫存在的病例而升汞血清反应的准确性是值得考虑的。他们虽然做得彻底,但并未发现保虫宿主。锥虫在宿主体内可能存在于脑、脊髓、淋巴结、肌肉或其他组织。只有当宿主受其他疾病或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才能被发现。郑庚教授认为,锥虫病的流行与保虫宿主有密切关系,锥虫病流行的停止并不等于病原锥虫的根绝。锥虫病除家畜保虫宿主之外,还有自然宿主。他通过南京玄武湖动物园一只东北虎的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对锥虫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经过研究,他得出所解剖的东北虎锥虫病的病例在原产地黑龙江省北部森林区原本就是一个锥虫的自然宿主。自然宿主在它的本来环境中不会有什么症候,但对于畜牧业危害是很大的。当这只虎被禁闭在铁笼中,对于它的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从东北运到南京环境差异太大,锥虫病的恶化是意料中事,何况同时还带有伤寒并发症。国内兽医工作者大多不注意锥虫病的自然宿主问题,郑庚教授关于东北虎锥虫病的发现对于锥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主要论文论著

郑庚, 苗万才, 寻昌祥. 1956. 东北虎锥虫病的发现. 南京农学院学报(1) .

郑庚, 苗万才, 寻昌祥. 1957. 关于细菌鞭毛问题的一些新发现. 南京农学院学报(2) .

主要参考文献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1997. 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纪念册·校友录.

南京农业大学人事处. 1994.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名录(内部资料) . 南京农业大学.

                                                                                                          (李  群   章世明)

摘自《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人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