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清生(1898—1974),中国现代兽医教育和家畜传染病学奠基人之一。1923年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是我国最早获兽医博士学位人士之一。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主任、农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教务长,南京农学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等职。自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兽医生物药品的生产和应用,研制成功系列抗病血清、疫苗,为防治家畜家禽的传染病作出了贡献。曾主编中国最早的《畜牧兽医季刊》,也是畜牧兽医学会和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的创始人之一。主要著作有《家畜传染病学》(1960)、《猪的疾病》(1962)、《禽病学》(1965)等。
成长经历
罗清生,1898年4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今南海市)。其父从事工商实业,家庭条件较优。1911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基金后,首先到北京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学习,于1919年去美国留学兽医,是中国最早去美国学习兽医科学的学者之一。1923年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是我国最早获兽医博士学位人士之一。罗清生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主任、农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教务长等职。曾兼任金陵大学农科教授,实业部上海商品检验局兽医技正,广东省建设厅技正,农林部兰州兽医防治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农学院。此后至1974年,历任南京农学院教授兼教务长、副院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社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50年代曾代表中国到民主德国访问,曾参加毛泽东主席召开的第一届最高国务会议和国务院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广州会议。1963年,参与制定全国农业科技发展规划。1964年,担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成就
罗清生重视科学研究,在家畜传染病学领域取得许多重要学术成果。如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与程绍迥等人合作,研究兽医生物药品的生产和应用,制成系列抗病血清、疫苗,为防治家畜、家禽的传染病作出了贡献。
20世纪50年代猪气喘病(地方流行性肺炎)流行,成为家畜疫病防治中的严重问题。当时,国内对这种病不了解,国外文献资料也很少报道。于是,罗先生亲自主持猪气喘病的防治研究,并发动全系师生在农村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试验,提出了以科学饲养为主、药物预防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世纪60年代中期,南京地区鸭群中发生一种死亡率很高的传染病,群众称为“大头瘟”,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罗清生对这种疾病展开系统研究,并于1964年在我国首先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病毒,证实了该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此后对该病毒进行组织培养,培育成鸭瘟弱毒疫苗(南农64株)。经试验,证实该疫苗有坚强的免疫力,及时控制了鸭瘟在华东地区的流行、蔓延。
罗清生在学术上坚持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有位教师翻译了一篇用高锰酸钾治疗牛巴氏焦虫病的文章,发表在《畜牧与兽医》杂志上。罗清生看了后,找到那位教师查证。那位教师说:“这是苏联兽医界的研究成果呀!”罗清生说:“不管是哪个国家的,都要注意科学性,没有把握的内容,自己应当试验。”后经那位教师实验证明,这篇译文确实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罗清生精湛的理论是构建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之上的。抗日战争时期,曾有一只当时还很少为世人所知的大熊猫寄养在成都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内。
罗清生对这只刚发现的国宝亲自喂养,熟悉它的生活规律,研究它的饮食习性。他亲自动手制作熊猫的主食,并为它检查身体,治疗疾病。这段经历使罗清生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活和饮食习性,积累了防治大熊猫疾病的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动物园有只熊猫生病,经专家们治疗病情虽有好转,但长时间不能痊愈,每天只吃些葡萄糖,一直消化不良,便请罗清生去诊治。罗清生问清了熊猫的病史和饲养情况后,明确提出应让它吃竹叶,不能再给它葡萄糖。不然,熊猫的消化功能还会加剧退化。动物园按照他的意见喂养后不久,熊猫果然痊愈。另据仇文干回忆:“校外一家奶牛场,有一头病牛体温很高,而且眼红、流泪、流口水,但尿不红,血中没有发现焦虫。这些症状使年轻的兽医以为这头牛感染了流行性感冒,便注射了金霉素。可是2天过去了,病牛并没有好转。于是,他们请罗清生来诊断。他仔细地问清了病由,重新检查了病牛症状,了解了奶牛场的饲养方式、管理方法后,凭他几十年的经验,确诊这头牛患的是焦虫病,不是流行性感冒。罗清生对在场的年轻兽医们说:‘奶牛焦虫病的病情变化很大,表现形式也有差异,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的病牛血液中的焦虫一时不容易检查出来。’经过对症治疗,病牛果然好了。”
坚韧不拔的意志是罗清生取得众多科研成果的重要保障。罗清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时期,作为知识分子的他毫不例外地受到迫害。在“文化大革命”中,虽然受到很大冲击和委屈,含冤受辱7年,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始终对党、对社会主义满怀信心,对祖国前途充满希望。1973年,他恢复组织生活和领导职务后,不顾年高体弱,更加努力工作,一心想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赶上世界科技发展的进程。在他逝世的前一年里,他带病工作,大量编译国外科技文献,写出《水牛疾病》、《绵羊疾病》等20余万字的译稿。
罗清生在教学工作和科研活动中还善于分工与合作。他善于组织多学科协作、联合攻关。在他的指导下,各学科教师之间有分工、有协作,针对课题明确各自的研究目标后,就放手让大家去干,以发挥各人所长,创造性地完成各自分工的部分工作。总结时仍然要求大家分别写成小结,由他汇总成专刊。他具有优良的学科带头人的品质,教师们在他的领导下参加科研工作都心情舒畅、主动积极,最后取得良好的成绩。猪气喘病和鸭瘟的研究都是这样进行的。
面对着国内当时基本上空白的新学科,教材缺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罗清生很重视教材建设及现代兽医科技知识的普及与传播。1937年编成《家畜传染病学》,这是他授课时间最长也是次数最多的课程。此后又精益求精,对该书多次补充修改。1937—1965年先后修订6次,成为全国各高校相关学科的主要教材,被誉为20世纪60年代“少而精、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材”。罗清生还翻译大量英文资料,介绍国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以及一些新出现的病例和治疗方法。他一生撰写30余篇学术论文和10余部学术著作,为后世学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且在他积极倡导和筹划下,1935年中央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创办《畜牧兽医季刊》,由他任主编。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停刊,1939年在成都复刊,到1940年共出版了4卷。1940年,罗清生等人又倡议并成立中华畜牧兽医出版社。1940年底,《畜牧兽医季刊》改为月刊,该刊改由中华畜牧兽医出版社编辑发行。1942年,他还建议恢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出版社改组为学会出版部,继续编辑出版《畜牧兽医月刊》。1948年,《畜牧兽医月刊》又交给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编辑发行,罗清生仍任主编,总共出版了7卷。当时,这两本刊物对全国畜牧兽医界起到了传播最新科技知识、交流经验的作用,影响颇大。罗清生既有创立之功,又有实干之劳,并为目前仍在全国发行的《畜牧与兽医》杂志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说,罗清生先生创办和主编的《畜牧与兽医》杂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畜牧兽医刊物。而专业学会的成立和出版社的创建则促进了学术交流与现代兽医科技知识的广泛传播,共同推进了我国现代兽医科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主要论文论著
罗清生.1940.家畜炭疽病畜牧兽医季刊(2):32 36
罗清生.1940.抗出血性败血病血清制造法畜牧兽医季刊(2):82
罗清生.1940.兽医用生物药品制造法畜牧兽医季刊(1):43
罗清生.1941.牛瘟脏器苗畜牧兽医月刊,1 (11):317-328
罗清生.1941.炭疽芽孢苗畜牧兽医月刊,1 (12):352
罗清生.1941.家畜传染病学成都:中华畜牧兽医出版社
罗清生.1959.马结核病病例一则上海畜牧兽医通讯(3):104-105,146
罗清生.1962.猪的疾病北京:农业出版社
罗清生.1965.禽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罗清生.197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中国兽医科技(2):87-89
主要参考文献
蔡宝祥 2004 罗清生教授的生平 [J] 畜牧与兽医(10):37
廖延雄 2004 忆一代师表——罗清生老夫子二三事 [J] 畜牧与兽医(10):36
陈万芳 1993 罗清生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养殖卷1[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仇文干 1985 罗清生 // 金善宝主编中国现代农学家传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 群 包艳杰)
摘自《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人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