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念兴(1922— ),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的兽医病毒学、免疫学家。1945年毕业于英士大学畜牧兽医系。历任北平农事试验场技佐(1946—1949),杭州九里松牧场场长兼兽医(1948—1949),浙江大学畜牧兽医系助教(1949—1952),南京农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1992)。先后培养硕士生52名、博士生7名,发表论文98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3项。2000—2002年,在国家发明专利公报公布专利9项。
成长经历
杜念兴,1922年阴历正月初一出生于浙江绍兴一富裕家庭。4岁时母亲去世,和弟弟念龙一起被送至诸暨外祖父家。12岁考取杭州初中。初中毕业后,遂跟随父亲赴处州(今丽水)。
高中时期,适逢抗日战争,浙江主要大城市被日军占领。他高三时转入绍兴中学,校址在一个农村小镇。学习很不安定,鬼子扫荡,一日三惊,学校经常连夜组织学生集体逃难。他在抗日战火中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杜念兴从小思维敏捷,成绩优异。他还在绍兴中学时,曾发表过一篇《昆虫飞行原理探秘》的文章。文章指出,昆虫飞行原理与摇橹十分相似,翅膀最大的昆虫是蝴蝶,为什么没有更大的昆虫,为什么不能发明扑翼机作为交通工具。他指出这是因为翅膀越大,拍动时对支柱强度要求越高,迄今尚未有这样的材料,能耐高速拍动而不被折断。这篇文章成为他科学扬帆的起点。
大学阶段,由于那时高校大多西迁,留在华东的只有英士大学。他顺利考上了该校的畜牧兽医系,校址在泰顺一个叫司前的小山村里,学生不多,班里同学只有8人,教师4人。当时学校课程门类多,虽没有实验条件,他却始终从授课和生活中细心观察,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新中国建立初期,全面学习苏联,在自然科学方面,主要学习米丘林的定向培育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杜念兴原在浙江大学农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被调整到南京农学院。先后任南京农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至1992年退休。
主要成就
杜念兴治学严谨,兢兢业业,诚恳务实,坚持真理,为我国兽医科研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1959年,江苏省盱眙县发生了一种水牛的烈性传染病。该病呈散发性流行,发病率虽不高,但病死率几乎为100%。自1960—1965年在盱眙县西部丘陵山区的河桥、龙山、桂五、古城等乡,共计死亡水牛203头。其中,大多为4~10岁的“当家牛”,对养牛业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杜念兴在盱眙蹲点,参与了长达20年的盱眙水牛病研究。他认为,该病系由反录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病,因此建议将其命名为“水牛艾滋病”。1979年复校后,他参与陈万芳主持的牛白血病研究。他负责用带牛白血病毒的细胞系生产琼扩抗原,并用以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国内多数乳牛场白血病阳性率都很高,但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远远低于国外;并发现凡出淋巴肉肿致死的牛,在血液中都带有泰氏锥虫。在细胞培养上,观察了泰氏锥虫的生活史。接着,根据当时的疫情开展了“猪红皮病研究”、“猪口蹄疫被动免疫及其应用”和“猪瘟免疫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用口蹄疫的康复猪生产康复血清,紧急免疫后,迅速控制江苏省口蹄疫的流行,获得江苏省委的奖励。在猪瘟免疫研究中,明确了用兔化苗免疫后,仍有猪瘟地方性流行的原因。在开展家畜类乙肝研究中,发现猪、牛肝脏中HBsAg的阳性率都很高,但均不致病,因而提出正常病毒群的概念。改革开放后,科学研究走上正轨。在“六五”期间,杜念兴同时主持“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和“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两项农业部重点课题。
“兔出血症研究”走的是坎坷曲折的道路,当该病在无锡一带发生时,由于该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疫情很快向周围地区扩展。杜念兴指导研究生刘胜江赶赴现场调查,首次报道此病,明确该病是由一种单股RNA的小病毒引起的兔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并定名为“兔出血症”。提出了用血凝和血凝抑止试验,快速诊断此病和用病兔肝制备灭活苗,借以迅速控制此病。紧接着,杜念兴又指导其他研究生对该病毒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当欧洲出现该病时,他的研究已遥遥领先欧洲同行。当杜念兴去德国汉诺威兽医学院病毒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时,他比较了国内毒株和德国分离株的血清学关系,证实二者是同一种病毒。这一结果引起德国动物病毒病研究中心的重视。接着,他又根据病毒形态确定该病毒属于单股RNA的杯状病毒,从而直接从病毒提取RNA进行测序,获得成功。国外很多实验重复了这一实验,证实了其正确性,从而得到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认可,并在杯状病毒科中专门成立兔病毒属,将该病毒命名为兔杯状病毒(RCV)。
在激生系列和去势系列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上,他指导研究生开展接棒式研究。在1985—2008年20余年中,他指导研究生先后完成了激生系列和去势系列两个系列疫苗的研究。其中,以硫氧还蛋白(TRX)为载体的去势亚单位苗已完成临床试验。激生系列中以痘苗病毒为载体的生长抑素基因工程活载体苗(激生1号)和以硫氧还蛋白为载体的生长抑素亚单位苗(激生3号)均已完成。最新研制获得国家专利发明金奖和专利创新银奖的口服型生长抑素基因苗(激生4号)亦获成功。
无论酷暑和严寒,每当旭日刚刚升起,都可以看到一位白发红颜的老人,缓缓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这就是杜念兴教授在晨练。虽然走过了人生的坎坎坷坷,起起伏伏,经历了人生事业的辉煌和挫折,但他在耄耋之年,仍然壮心不已。进入新世纪后,杜老提出《新世纪畜牧科学技术的构想》。该文已在《畜牧业》创刊号上发表,并被《畜牧与兽医》杂志转载。在此基础上,2008年他又提出《生命科学创新的十大设计》。该科研设想是他在1998年访英期间,与留英学子唐剑栋博士促膝夜谈、共同讨论时提出来的,主要包括用于多个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的新型DNA芯片技术、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清除技术、用于给人器官移植的转基因猪设计、女性器官肿瘤及其预防和治疗、提高兔化苗免疫剂量消灭猪瘟、用抗体扑灭猪口蹄疫、去势活载体疫苗用于草原灭鼠、新病毒的发生和进化的环状假设以及畜禽性别控制研究。该设计自1998年开始,迄今已逾10年。在这期间,其内容不断被修改完善。更重要的是,如何实践这些计划,如何使梦想成真,杜老亦在作出自己最后的努力。
主要论文论著
杜念兴, 等. 1985. 兽医免疫学.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杜念兴, 等. 1986. 一种新病毒——兔出血症病毒的鉴定初报, 2(2) 39. DUNIAN XING. 1990.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RHD))—a new disease and its viraletiology.DtschtherarzifWachr 97. Heft3:105-136.
杜念兴, 等. 1991.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生物学卷. 微生物分支. 北京:农业出版社.
杜念兴, 等. 1991. 兔出血症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4(1) 1-10.
杜念兴, 等. 1993.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兽医卷. 兽医免疫学分支. 北京:农业出版社. XuWenzhong(徐文忠) . Du Nianxing(杜念兴) . 1994. A New Genefically Engineered Vaccine for Animal Growfh Promofion. SCIENCE IN CHINA(seriesB) , 37(10) :1234-1241.
杜念兴, 王彩平. 1997. 激素的免疫调控及其应用. 科学, 29(1) :40-42.
吉传义, 杜念兴. 1998. 从感染细胞的胞核和胞浆分离出工种核酸型的兔出血症病毒, 中国兽医学报, 18(2) 107-111.
张英, 杜念兴. 1999. 用RCR技术从同一兔出血症病科扩增和检出工种病毒核酸. 中国兽医学报, 69(4) :315-319.
主要参考文献
杜念兴. 2011. 我奋斗的一生(未刊稿) .
杜念兴. 2011. 科海扬帆六十载(未刊稿) .
南京农业大学人事处. 1994.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名录. 南京农业大学.
(李 群 李 妍)
摘自《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人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