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秉文(1893—1985),原籍江苏省吴县,中国植物病理学教育的先驱。191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16年回国。1946年密歇根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先后任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教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农科主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上海商品检验局局长,上海商业银行副总经理,南京政府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常委会代主委,中国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任首席代表、粮农组织筹委会副主席等。1917—1927年,邹秉文任南京高等师范农科主任、东南大学农科主任。
成长经历
邹秉文,1893年12月3日生于广州,江苏吴县人,当时其父邹嘉立正在广东办理盐务。幼年由家庭教师启蒙,稍后入随宦学校就读。1910年,到美国纽约柯克中学读书,后转入威里斯顿中学。191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补取为留美官费生,考入康奈尔大学,先学机械工程,后改学农科,专修植物病理学。191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后又继续进修一年。1916年,应金陵大学农林科主任美国学者芮思娄的聘请,担任金陵大学教授,主讲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学课程。
1917—1927年,邹秉文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首任主任和国立东南大学农科主任。1928年,任上海商品检验局局长。1931—1947年,担任上海商业银行副总经理,1943年起兼任联合国粮农组织筹备委员会副主席、联合国粮农组织首任中方执行委员、南京政府农林部高等顾问兼驻美国代表、中美农业合作团中方团长。1948年,邹秉文改任美国纽约和昌公司董事长,经营中美间的化肥、种子和农产品贸易。
新中国成立后,邹秉文由于参与帮助新中国的农业事业,受到了美国移民当局的传讯。1956年8月,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他返回祖国,并以一级教授身份受聘为农业部和高等教育部两部的顾问。1985年邹秉文因病逝世。
主要成就
邹秉文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一生致力于中国农业教育发展。在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至东南大学农科的10年中,确立了农业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推广三者相辅相成的体系,先后发表多篇有关论文,对全国农业教育提出过许多重要建议。在校期间,培养出了金善宝、冯泽芳、邹钟琳等多位我国第一代现代农学家。
邹秉文是中美农业教育、科技交流的杰出组织者。20世纪40年代,他在美国编辑《中国农业》月刊。他四处奔波,先后获得美国农业大学奖学金名额200余个,选派了中国各大学的农学院毕业生和青年教师赴美进修农业、林业、农业机械工程、畜牧、气象等专业。这批农科留学生学成回国后都成为新中国各农业大学和农业科研机构的重要骨干,并且影响深远。
邹秉文还是中国近代植棉业和农产品检验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他率先在东南大学农科成立棉作改良推广委员会,筹设了上海商品检验局,并以大量银行资金支持全国农业改进机构。1949年接受政府委托,购运大批优良棉种,对农业(包括蚕桑业)和农畜产品检验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邹秉文还主持开展了很多有关农业改进的社会活动。他聘请美国作物遗传育种专家洛夫(H. H. Love)博士来华讲学3年,为我国开展稻、麦等作物育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洛夫为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的育种学教授,20世纪20年代曾由纽约洛氏基金资助,来华指导小麦、高粱的作物改良工作,也是我国国际农业技术合作的开端。1932年,邹秉文请洛夫三度来华,为期3年,主讲作物育种及田间试验技术。洛夫不仅对我国水稻品种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征集了31个美棉品种,在苏、浙、鄂、陕、鲁、豫、冀等省进行区域试验。1935年洛夫回国后,棉花试验由冯泽芳继续主持,从中选出斯字棉为黄河流域的推广品种,德字棉为长江流域的推广品种。棉产量大增,致使长期依赖进口原棉的我国纺织工业至1936年接近自给。邹秉文为此事先后向金陵大学、农矿部、江浙两省建设厅等反复“游说”,得到各方支持,提供经费。
1930年,邹秉文以其在行政与实业界的关系,利用机会,推动了中央农业实验所的建立。那一年,上海丝业公司创议发行公债600万元,工商部派他去监督协办。借此机会,他积极宣传改进蚕桑与农业科学研究的关系,建议丝商从中提出200万元,作为筹建农业试验研究机构的基金。取得丝商同意后,他又向孔祥熙等上层做工作,几经周折,终被批准,并任命他为筹委会首席委员,于1931年10月正式成立中央农业实验所,地点位于南京孝陵卫。
邹秉文担任上海银行副总经理长达16年之久。除了掌管该行的农业贷款,支持和资助金陵大学设立农业信用与运销合作讲座,推动农业合作事业外;更主要的还是运用金融手段,支持农业改进事业,特别是棉产改进事业,这是他一生中贯彻始终的一件大事。
早在1920年,邹秉文便在东南大学农科开办暑期植棉讲习会,培训各地选送来的270名学员,成效十分显著。华商纱厂联合会因而决定把该会所办的江苏、河南、河北、湖北4个棉场都移交给东南大学农科,每年还补助经费2万元。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归学校主持的棉作改良推广委员会,由农科师生负责引种、选育、栽培、繁殖与推广,并先后开办了植棉专修科、植棉讲习班。邹秉文多方筹划,由上海、交通、金城、中农等银行组成农村贷款银团,贷款额达500多万元,并由中央、金陵两所大学合办植棉训练班,还选派了胡竟良、王桂五、李国桢等9位植棉专家赴美深造。 抗战胜利后,邹秉文又得到当时行政院的同意,恢复全国棉产改进处及所属机构的活动,由老友孙恩麟、学生冯泽芳和胡竟良等主持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对我国植棉事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邹秉文是中国科学社、中国农学会的创始人。中国科学社是留美中国学者任鸿隽、杨杏佛、茅以升、邹秉文、过探先、胡明复等组织的第一个自然科学群众性组织,编印《科学》月刊。他又是1917年成立的中华农学会的创建人之一,1942—1948年出任该会理事长,在出版农学会会刊、培养人才、交流农业科学成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作用。
主要论文论著
邹秉文. 1916. 植物病理学概要. 科学(2): 5.
邹秉文. 1921. 改进吾国农业教育之办法. 新教育(2): 5.
邹秉文. 1922. 今后的农业教育. 农声(5).
邹秉文. 1923. 吾国新学制与此后之农业教育. 新教育(4): 3.
邹秉文,胡先骕,钱崇澍. 1923. 高等植物学. 上海:商务印书馆.
邹秉文. 1923. 中国农业教育问题. 上海: 商务印书馆.
邹秉文. 1926. 中国农业教育最近情况. 农学杂志.
邹秉文,章之汶. 1944. 论我国之农业教育. 中华农学会报(4).
邹秉文. 1945. 中国农业建设方案. 中华农学会刊.
(李 燕)
摘自《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人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