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廉耕(1904—1983),浙江余杭人。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和农业教育家。1930—1946年,除去中间一年在美国进修硕士学位之外,在金陵大学工作了15年。1946年前往北京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长期任教。在他漫长的50多年教学生涯中,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我国的农村经济教育事业。
成长经历
应廉耕,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县 (今余杭)塘栖镇。先考入杭州之江大学 (今浙江大学)化学系;两年后,与潘鸿声先生一同转学到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学习,1930年获得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37年被学校选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深造,又利用一个暑假到威斯康星大学学习,1938年取得硕士学位回国任教。恰此时由于抗日战争爆发,金陵大学已经西迁成都。1941年,由于乔启明离校去中国农民银行总行任农贷处处长,应廉耕代理农经系主任一职,后来则由他正式担任系主任,教学上讲授农村社会学和土地经济学教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金陵大学回迁南京。同年应廉耕接受国立北京大学的聘请,担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兼主任。1952年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他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农经系主任一直到1958年。1953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第一、第五和第六届北京市政协委员。1958—1983年长期任教。
1983年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主要成就
应廉耕在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曾讲授过土地经济、农村社会学、经营管理学、农业经济问题专题讨论、社会主义农业企业组织、专业英语等课程。漫长的50多年时间中,他除了授课之外,还进行了多项调查研究工作。前半期在母校工作的20世纪30年代,正是金陵大学农经系的调查研究工作较大发展阶段。他早在求学期间就参加了卜凯、乔启明等组织的各项调查,深入农村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研究成果丰硕。1934年以前,他投入了《中国土地利用》这一全国性的调查项目,是12个调查区主任之一。接着,参加农经系受委托进行的豫、鄂、皖、赣四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作为主要参加者,卜凯主持的 “中国土地利用”课题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所撰写的 《中国土地利用》一书 (共三卷),由金陵大学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发行,并作为太平洋关系学会研究丛书之一。该书中文版曾获得当时国民政府出版局授予的 “1937年最佳出版卷著奖”。1938年回国之后,他先后参加当时四川省土地陈报办事处委托的 “四川各县土地分类调查”以及中国农民银行组织的 “四川省农村经济调查”等。其个人署名的专刊有 《豫鄂皖赣四省租佃制度》和 《四川租佃制度》。1946年到北京大学农学院之后,就当时的环境条件广泛收集分散的统计资料,加以整理和补充,和陈道一同编写了以 “华北农业”为总题的基本专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为扩大影响、收买人心,多次拉拢他参加国民党,均被断然拒绝。他对学生反帝、反封建、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运动十分支持,曾与当时数十名著名的专家、教授、学者共同签名,在 《大公报》上发表对时局的声明,抗议国民党残酷迫害人民、镇压学生运动和发动内战的反动行径,呼吁停止内战、实行民主,给人民以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赶印出 《以水为中心的华北农业》一辑。在北京的30年时间,他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授课、去农村、下农场。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贯彻之后,他又陆续编写了 《南斯拉夫农业经济》、 《台湾农业经济》,还写出了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英文稿。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专业英文,还选编了 《英汉农业经济常用词组选编》一书,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场管理、农产品贸易、农业金融等方面的重要词组,当时该书在国内尚属首创;曾对叶谦吉先生编写的 《英汉农业经济词典》稿认真校阅,提出修改意见。
主要论文论著
应廉耕.1936.豫鄂皖赣四省租佃制度.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
应廉耕.1941.四川租佃制度.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
应廉耕.1948.以水为中心的华北农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部.
应廉耕.1983.台湾农业经济.北京:农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文献
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在宁系友联谊会.1991. 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建系七十周年纪念册(1921—1991).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在宁系友联谊会.
http://xyh.cau.edu.cn/see_personality.jsp? loginid=438.
http://www.lsqn.cn/mingren/RWJS/DDAI/200703/41245.html.
(范虹珏)
摘自《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人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