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加入收藏

吴文晖

文章作者: 档案馆 发布日期: 2015-12-10


    吴文晖 (1913—1990),广东梅县人。我国最早的农经硕士研究生导师之一,广东省农经学会第一届理事长。1929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农村社会学系,1990年在广州逝世。他一生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和教育长达61年,先后在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华南联合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执教。历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主任和农经研究所主任、浙江大学农学院经济系主任和农经研究所主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华南农学院函授部主任、农业经济专业和农业经济系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农业现代化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广东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会顾问和广东省农村金融学会顾问、广东省第五届政协委员等职务。

成长经历

        吴文晖,19134月出生在广东省梅县嵩山乡。中学就读于梅县东山中学,1929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获得社会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34年远赴英国伦敦大学进修,193811月获得伦敦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作为一个有知识的热血爱国青年,吴文晖旋即决定回国,一路艰辛终于在1938年底辗转回到国内。回国之后即被聘请为中央大学的教授,此时的中央大学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已经迁往重庆。19418月,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邀请其担任浙江大学教授和农经系主任,浙江大学与当时的中央大学一样已经迁往了后方贵州省湄潭县。1942年,吴文晖兼任浙江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主任并开创了浙江大学农业经济学研究生的指导培养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各大高校开始回迁原地。吴文晖也在19464月接受了广东中山大学社会系的聘请担任教授。194611月,应在当时中央大学校长吴有训的邀请下,他重新回到中央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央大学农经系主任和农经研究所主任。此时,中央大学已经回迁到了南京。1949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新中国刚成立之际,他就与48名教授联名在香港打电报给中央人民政府,电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广州解放,并且他立即重回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时期,当年11月在中山大学农学院的基础之上与岭南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的一部分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吴文晖留校任教。19565月参加民盟。1984年,华南农学院更名为华南农业大学,吴文晖在该校一直工作到19879月离休。他于1990822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7岁。

主要成就

        吴文晖将他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农经事业。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所有的精力就是教书育人和研究我国的农村发展、农业经济方面的理论知识,他一生的著述多达300余万字。他为中国培养了很多农经系方面的人才,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对农民生活的提高以及地位的改善,提出过很多深刻独到的科学意见。

    吴文晖从伦敦大学社会学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回国,之后的时光都是在各大高校渡过的。他担任过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华南联合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历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主任和农经研究所主任、浙江大学农学院经济系主任和农经研究所主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华南农学院函授部主任、农业经济专业和农业经济系主任。他桃李满天下,为我国培养了诸多农经系方面的人才。他还利用点滴时间将讲义编写成教材,如 《农业经济论》和 《农业经济和管理》。《农业经济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农业经济教材特别匮乏的情况之下按照我国国情编写的,对我国农业经济学建设和农经教育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农业经济和管理》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主持农业部 “农业技术经济研究”重点科研课题时主持编写的,作为全国统编教材使用。他曾经想将之前他一生的关于农业经济的知识编写成 《中国农业经济概论》,但由于年事已高且抱病,无奈之下没有完成。

        吴文晖在研究农业经济时,一直强调要联系中国的国情和实际。他自己也正是从这个思路出发,来提出自己独到的科学观点和理论的。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他就提出 “农业建设实为当前经济建设的基本环节”,直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主张 “立国宜农工并重”。他认为,在跟我国农业建设相关的农业技术、农业社会和农业经济三个问题方面,农业经济是关键。吴文晖对农业经济所做的理论性研究中最为突出的成就是他对农村土地问题的研究,他认为我国人多地狭,特别是耕地特别少而农业人口特别多,因此一定要解决好土地问题。他将当时关于我国人口密度、人地比率、地权分配、农场规模、租佃成分及地租等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计算,汇编成《中国土地问题及其对策》一书。该书于194411月由商务印书馆在重庆出版,后来又被列为该馆 “大学丛书”之一,于19472月在上海再版。这本书的理论和案例分析,从出版到现在一直为农经学术界所推崇和引用。在该书中,他指出要解决中国土地问题首要就是要发展工业,以工业发展来吸收农业人口。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就曾多次呼吁限制人口的过速增长。因此可以说,吴文晖在对待人口过度增长方面是先行者。并且他在50年代曾撰写此方面的论文,来相应马寅初发表的 《新人口论》,由于马寅初的被打击,因此只能做废弃处理。吴文晖在土地利用方面提出 “要中国农业完全现代化,必须推行合作农场制度”, “土地若仍归个人所有,个人经营,每一农场面积,必仍细小,土地利用,必仍难期现代化、合理化”。他认为,当时的土地分配不均、集中程度太高和农场太小太碎是导致土地不能合理利用的原因,进而是导致了农民贫困的原因。因此,他大力呼吁尽快实行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而中国真正实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是80年代初的事情了。至今为止,土地问题依然是困惑我国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巨大问题,土地问题解决不了,那所谓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都是海市蜃楼。在这方面,吴文晖是该理论的先行者,也是时代的先行者。

        吴文晖一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一再强调写文章和做研究都要理论联系实际,应该为了解决问题而做研究,不应沽名钓誉,违背自己的道德和良心。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可谓身体力行。并且,这样高尚的道德品质也对他的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吴文晖晚年时还积极参加广东省农经学会成立的筹备工作,对学会工作尽心尽力,并且担任新成立的学会的第一届理事长,为广东农经学会作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

        吴文晖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培养了很多教授和专家,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农业经济教育事业和农业经济学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在40~80年代整整5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我国农业经济界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至今享誉海峡两岸。

主要论文论著

吴文晖.1944.中国土地问题及其对策.四川:重庆商务印书馆.

吴文晖.1947.农业经济论.南京:中国经济书刊生产合作社.

吴文晖.1983.农业经济与管理.北京:农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文献

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在宁系友联谊会.1991. 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建系七十周年纪念册 (1921—1991).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在宁系友联谊会.

张文方.2001.耕耘不辍 毕生精力献农经——回忆和纪念广东省农经学会第一届理事长吴文晖教授.南方农村 (5).

http//web.scau.edu.cn/dangwei/dwtz/people/people.asp? sid=442.

                                                                                                          (范虹珏)

摘自《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人物卷》